肖央主演《误杀》翻拍自印度高分电影《误杀瞒天记》。
电影《误杀》基本还原了原版中所有的场景和故事,在细节处理上更加符合了中国人的认知。
对于翻拍电影来说,一直对整体的故事性没有什么太大的期待,偏偏就很想看到结局会是一个什么样子。
《误杀瞒天记》的结局更符合悬疑口味与人性特征
原版的结局更加暗喻和讽刺,人性是最自私的,不管身处在哪里,生存的必须条件就是自我保护。
爱看电影的父亲,为了帮女儿掩盖罪行,用了电影中所学来的情节和警察斗智斗勇,最后很成功的守护了家人的平安。
所有的剧情设计都达成了最终目标,这结局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。
肖央主演《误杀》结局不及原版的十分之一
从整体来看,翻拍的演技的比原版更具观赏性,原版更注重了生活中的故事性。
鉴于原版的故事很完整,《误杀》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细,反而在每次转折的时候给予了每个人物很多特写以及发挥空间,使得演员的演技得到了一种升华感,让人物的故事性增强了。
编筐编篓重在收口,《误杀》的结局看起来其实很遗憾,男主角选择了自首,被杀者的尸体也相对明确地表示在警察局地下。
《误杀》就是在关心谁才是好人谁是坏人,只要犯一点错就要进行所谓的救赎,影片中男主角总是在强调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,就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家人。
很遗憾,最后他完美地让家人摆脱了“误杀”的罪行,但是为了能够平息暴乱,他选择了自首,而这个选择与这个人物的初心有了很大的矛盾感。
最好的悬疑结局应该是用更巧妙的手法,把所有罪行转移到自己身上,而不是在一切都摆脱清楚后再去承认,从外表看,他能够自首平息暴乱很有英雄感,这其实是另一种罪恶的萌芽。
结局中除了男主角去自首以外,妻子和大女儿也去了警局自首,只留下了小女儿。
有时候我们会思考,是否男主角承认了罪行,妻子和女儿也去自首就能无罪释放呢?
这个答案一定是否定的,首先男主角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合理地掩盖了罪行,很完美地制造了不在场证明,但是妻子和女儿的不在场证明是一些证人证词和一切购物票据,唯独男主角的不在场证明是有一次取款的时间影像资料。
所以说,男主角的不在场证明更加牢靠,大女儿和妻子的还是有一点瑕疵。
电影中也暗示了被杀者的死亡致命点并不是大女儿打的那一下,而是在封闭空间窒息而死,所以,被杀者的死亡时间是在男主角制造不在场证明之后,一家人都有时间和机会去成为凶手,虽然作为男性和一位父亲得知大女儿被威胁,这杀人动机动机的理由很充分,,但是这也只是推测。
所以说,大女儿和妻子不可能完全摆脱罪行,这一切发生后完全可能留下小女儿独活。
从小失去父亲的男主角深知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痛苦,而他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小女儿重蹈覆辙,把小女儿推向了另一个罪恶深渊。